服務熱線:
020-61302688 020-32068334
頁面版權所有 ? 2017 廣東廣紡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
新聞中心
創新在軌道上延伸
大家好,我是廣州地鐵的陳泰坤。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家祖孫三代鐵路人“敢為先,思創新”的家風故事。
我出生在甘肅柳園的一個鐵路世家。小時候,我問爺爺,我們為什么住在這戈壁上?爺爺告訴我,“1952年,我從上海來到大西北,參加蘭新鐵路建設,之后,我們就在這里扎了根?!遍L大后,我才知道,蘭新鐵路的建設克服了百里風區、線路凍害等許多世界難題,它的建成結束了新疆沒有鐵路的歷史。如今,每當我坐上火車駛過廣袤的戈壁時,爺爺那一代人敢為人先、開拓創新的身影都會浮現在我的眼前。
和那個年代的同齡人一樣,父親從爺爺手中接過班,也干起了鐵路。但和同齡人不一樣的是,父親總是“愛鼓搗、愛折騰”,成天對著一堆“破銅爛鐵”,搞那些他所謂的“研究”。因為這事,母親時常抱怨:“陳建國,你天天折騰這些破爛兒是能升官還是能發財?”父親只是笑笑說:“你等著,一年后我給你一個交代!”,便轉過頭繼續做起了他的研究。直到后來父親把一張“科技進步一等獎”的證書,擺在了桌子上。我們才知道,父親靠著自己的鉆研,發明了綜合信號檢測儀,極大的縮短了設備檢修時間,火車安全平穩運行也有了更好的保障。
在爺爺和父親的影響下,畢業后的我也選擇投身鐵路,繼續奉獻我們家第三代人的力量。
2019年,當我得知廣州地鐵將成為全國首家運營城際線路的地鐵公司時,我第一時間報了名。
一到廣州,我便投入到城際鐵路“取資質、保開通”的籌備工作中。
記得調試調度系統時,我明顯感覺到設備的規范還能更進一步??赏赂嬖V我:“之前和設備方溝通時,對方認為以我們現有的能力,根本無法攻克這個技術瓶頸,建議我們直接采用既有標準?!?/p>
面對困境,我和同事們卯足了勁,翻閱了大量文獻,反復進行試驗,用3個月的時間,創新出調度集中控制高效能體系,制定了城際鐵路自主運營的廣州地鐵標準,為獲取運營資質邁出了堅實的一步。
開通時間日益臨近,又一道難題擺在了我們面前。用來給線路進行“全身體檢”的檢測車,晚到了整整44天,但原定目標不變!此時必須優化原有工作模式,但“安全與效率如何兼顧,一條線一時段一臺車的難題該如何破解?”我突然想到:為什么不能讓檢測車和動車組同時上線測試呢?這樣就可以同時進行數個、甚至數十個測試,非常高效。
“從來沒有這樣搞過,絕對不行”反對的聲音幾乎同時響起?!?nbsp;
為了驗證方案可行性,我和同事們一次又一次的進行演練,“一遍、兩遍、三遍……”
在團隊全體的努力下,我們終于制定出完備詳盡的測試方案并得以實施,僅用一半時間便完成了全部測試,為后續的籌備工作搶回了寶貴的17天,順利保障了城際鐵路11月30日的如期開通。
不久前,公司組織觀看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。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,而我對能參與其中感到由衷的自豪。
時代在變,但創新的家風不變,我堅信,“敢為先,思創新”的家風將始終激勵我,不忘初心、砥礪前行。